首页 >  科研指导 >  论文写作

欢迎参加第64期“我来读文献”活动

本期活动关注学科领域:英汉语音对比

语言三要素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者都很重要。学术界已在词汇和语法对比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而语音对比研究,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相当薄弱。迄今为止,英汉语音对比研究虽有一些成果问世,但多见于学术期刊或著述章节,尚未见到系统化的研究。我对英语语音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针对中国人的汉腔英语现象,大多涉及英语的重音节奏问题。2008年出版专著《英语重音动态研究》,2011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语节奏类型对比研究”。《英汉语音对比研究》是语言学的一个核心话题,它是继国家基金项目及其同名专著《英汉语节奏类型对比研究》之后的理论著作。本书更注重英汉语音对比的专题研究,大多独立成篇,分别设专章对二者的重音、节奏类型、音步、语调、声学表现、音节和元音等进行了对比研究。有些论题思考得较为深入,如设专节考察“重音原型与声调原型”“英语自由重音的基因”“重音盲点与声调盲点”等国内鲜有涉猎的话题。

《英汉语音对比研究》第一章首先讨论英汉语音对比的重要性,然后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同时检视研究的现状、面临的争议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英汉语音对比的类型观。第二章以结构音系学和生成音系学为切入点,简要考察语音对比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然后介绍语言比较法和比附法。第三、四、五章是本书的立论基础。第三章在区分重音(stress)与重读(accent)概念差异的基础上,分别将重音和声调界定为英汉语的内部系统,并将话语突显的重读看作语言的外部系统。第四章在认可汉语作为音节定时型的前提下,将声调定义为汉语的节奏类型,作为音节定时型的亚类和补充,以此区别英语的重音节奏类型,并且对比了两种节奏类型的音系规则和语法语义功能。第五章以英语的词重音与节律音步为参照,讨论了汉语的莫拉音步观、音节音步观和松紧音步观,指出三者之所以引起争议,症结就是将汉语的双音节组合比附于英语的双音节基本音步。本书认同赵元任(1975)的汉语“节奏单音调”理论、Hyman(2009)的“重音原型与声调原型”说以及沈家煊、柯航(2014)的汉语“单音节基本音步”观,据此将汉语节奏看作声调音步型。第三、四、五章的立论基础与英语归属重音语言系统、汉语划归声调语言系统的学界共识相吻合。

本书第六、七、八、九章是延伸研究。第六章指出,语调作为更大的节奏单位,固然会对英语重音和汉语声调产生影响,但二者反过来也会影响各自语调的结构形态,即英汉语调的节奏特征均与各自的内部系统密切相关。第七章分析了音强、音高和音长在英汉声学表现中的异同点,英语的音强是重音的本质属性,而音高得益于重音与重读的叠加互补效应;汉语的音高是声调的本质属性,其音强表现极弱。音高与音强的不同表现已为汉语母语者的“重音盲点”和英语母语者的“声调盲点”所证实。第八章对比了英汉音节的内部结构以及音节划分的差异,英语多音节结构复杂,为间隔音节的重音指派提供了资源;汉语单音节结构简单,为相邻音节的声调指派提供了契机。第九章对比了英语重音和汉语声调观照下的元音实现,重音指派催生了相当多的弱化元音,声调指派则伴随着90%多的饱满元音。第十章简述了语音对比研究的发展趋势,并就相关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英汉语音对比研究》有三个特点:(1)音系类型的对比视角:本书采用音系类型学的视角对英汉两种语音系统进行比较,既展示二者的相同点,更彰显二者的相异点。(2)清晰的分析框架:本书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展开讨论,纵向层面指英汉语各自的节奏类型及其音系变化,横向层面指两种节奏类型之间的音系差异与对比。(3)鲜明的立论基础:本书以英语重音和汉语声调的音系类型为主线,对比二者在重音属性、节奏类型、音步模式、语调特征、声学表现、音节结构以及元音实现诸方面的音系表现与理据。本书的目的在于拓展读者的学术视野,有助于提高读者的认识,找到适当的方法,提高研究的质量。

                                                             

许希明

                                                              2019年11月

 

点评文献:
许希明,2019,《英汉语音对比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获取渠道:

亚马逊、当当、京东等图书网站。

点评问题:
重音原型和声调原型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哪些依据?
问题编号:21307   浏览人次:429   回答:1   顶:0   踩:0
收藏 分享链接:
解答状态:待完善    评论状态: 可以

summer_passby 2021-06-11

(请首先登录网站,然后再查看点评。)
现有0条回复     顶:0   踩:0

快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