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9-11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三次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研究分会前任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和现任会长孙有中副校长等七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文秋芳教授做了题为“跨院系外语教师共同体建设机制构建的辩证研究”的主旨发言。文教授首先概述了十年来所实践的三轮跨校/院系外语教师共同体建设的基本情况,然后介绍了最近一轮跨院系多语种外语教师共同体建设的机制,并详细解释了“政策型‘推-拉’互动机制”和“目标任务型‘推-拉’机制”背后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以期为更多院校的外语教师发展提供参考。

文秋芳教授做主旨发言

 

会议期间,孙有中教授率领北京外国语大学思辨教学研究团队做了题为“思辨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实证研究的视角”的专题研讨。本场专题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主持。专题报告了四个实证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透过教学设计兼顾语言和思维的共同发展,与各方同仁进一步探讨如何将思辨英语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中。

夏燕老师、王小英副教授的研究以“阅读日志促进思辨品质发展的实证研究”为题,研究发现英语专业精读课上阅读日志有助于学生形成以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融合培养为目标的思辨阅读模式,并帮助学生树立理性思考的信念,培养自信、开放、敢于质疑的品质。

夏燕老师发言

 

林岩副教授发言的题目是“思辨英语学习中的同伴评价对评价者自身的影响”,研究对英语专业口语(辩论)课上同伴评价的作用做了分析。发现评价者由于视角的转换能更清楚地发现同伴表现的优缺点,反思自己的表现,使自己的辩论得到进步。

林岩副教授发言

 

 

张莲教授和李东莹博士的研究题目是“活动理论视角下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素养发展研究:以思辨英语学术写作为例”。研究通过描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矛盾”与“张力”,探寻思辨英语学术写作教学中学术语言和学科能力的发展,研究结果对优化学术写作教学实践很有启示。

李东莹博士发言

 

张虹副教授的发言题目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在课程中融入思辨能力培养面临的困难与需求”。研究通过对117位英语专业教师的调查,发现他们基本认同应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但遇到来自学生、环境和教师自身的制约;并提出了培训、资源建设和院系领导、同事、政策等制度和环境支持三方面的需求。研究最后提出了对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建议。

张虹副教授发言

 

孙有中教授在点评中指出,本专题的几位教师都是从当下真实的教学中发现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值得点赞。前三位教师分别探讨如何在阅读、口语和写作教学中融合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都有原创性发现;第四位教师探讨思辨型英语专业教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很有现实意义。思辨英语教学改革目前已在许多高校展开,期待更多的学者参与这一领域的改革实践与创新研究。

孙有中教授点评

 

与会老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