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目录及学术论文摘要

 

目录

摘要

习近平用典翻译的互文性视角

陈大亮,陈婉玉

(天津外国语大学 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

浙江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

 

摘  要:用典翻译涉及很多文本,形成错综复杂的互文性关系网络,从互文性视角研究习近平用典翻译可以为作者的创作、译者的翻译以及批评者的批评提供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复兴之路》展览讲话中的三句用典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范,其翻译根据再语境化原则对前本文进行合理的保留、转化或创新,再现原作者的用典意图,激活读者的互文性记忆,增加译文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用典翻译;互文性;前文本;翻译评价

 

习近平用典中的价值观及翻译探究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用典

俄译研究为基础

姜雅明

(天津外国语大学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俄语系)

 

摘  要:翻译是一种语际跨文化交流,本质是价值观念的沟通。文化翻译是在对源语深层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明确其文化价值,并运用适当的翻译手段在译文中实现价值再现。习近平用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蕴含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优秀传统价值观。用典翻译的重点集中在词汇语义和语构方面文化价值的阐释,使外国读者明确其中的价值观。

 

关键词:习近平用典;价值观;文化翻译;翻译策略

 

《习近平用典》的日译研究

张晓希

(天津外国语大学 比较文学研究所)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其中多处引经据典,并赋予了其鲜活的时代价值,与文意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话语风格。《习近平用典》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在外译过程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这些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用典的翻译。本文以《习近平用典》为例,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汉字圈文化的共性、典籍日译的特殊性等方面来分析和研究习近平用典日译的特征、方法和策略,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习近平思想的丰富内涵,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

 

关键词:习近平用典;传统文化;典籍日译;文化交流 

 

《纽约时报》关于低碳经济的话语建构

钱毓芳

(浙江工商大学 中外话语研究院)

 

摘  要:媒体将特别的知识转化成普通知识,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又把意识形态权力寓于它所编织的众多话语中,通过传播这些话语去形塑社会共识,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纽约时报》15年间对低碳话语的构建反映了美国在走低碳经济过程中的所作所为以及低碳话语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低碳话语在不断重构,显现出美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角色。

 

关键词:话语研究;语料库;《纽约时报》;低碳经济

 

法国政治语篇中的低碳话语建构

郭海婷

(浙江传媒学院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

 

摘  要:气候变化引发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议题。法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应对态度积极,借低碳概念推动能源改革,利用自身能源与技术优势在欧盟及世界范围内推动对碳排放量的控制,扩大国际影响力,并获取了更多的话语权。本研究采用语料库与话语分析方法,以2005—2015年间法国政府关于低碳问题的政治话语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主题词、词频、词丛的分析,结合不同时间阶段的社会情境分析法国在低碳问题上的话语发展过程与特点,探究法国政府推进低碳战略过程中的话语建构和认知变化以及隐藏的经济与政治利益。

 

关键词:低碳问题;政治话语;话语建构;话语分析

 

美国国会辩论中关于气候变化的话语建构

黄晓琴

(浙江传媒学院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

 

摘  要:气候变化问题已然成为一个全球议题,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美国历届政府应对政策多变,每一个政策的出台都是各方博弈的结果。美国国会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辩论一直持续不断,制约了政府的决策。本研究收集了美国国会2001—2017年关于气候变化的辩论转写文本,从话语分析的视角,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主题词和检索行的分析,探讨美国国会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言语行为和话语实践,剖析争议焦点和话语策略,解读其政策摇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话语研究;语料库;美国国会;气候变化

 

翻译过程中的意识形态滑移

——“On Irritability”英译汉批评性分析

尤泽顺

(福建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摘  要:本研究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语境观对“On Irritability”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后者相对于前者在意识形态方面出现了滑移,即学术性向非学术性的滑移、性别指向的滑移、权势意识的滑移、隐喻思维的滑移以及论述焦点的滑移,再次证明意识形态在翻译活动中具有不稳定性和动态性。本研究认为将微观语言分析与宏观语境分析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揭示滑移现象。

 

关键词:翻译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翻译;滑移;批评话语分析;语境

 

社会语言学视阈下中央文献外译的
译者立场研究

——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为例

梁  娜

(天津外国语大学 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

 

摘  要: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立场研究关注话语实践参与者之间动态的、互动的、合作的、不确定的彼此制约又互相建构的施为关系。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具有指示性特征的人称代词与情态动词的增译现象进行量化统计和定性分析,探讨中央文献英译过程中译者立场的动态式建构与互动式发展,认为中央文献翻译研究中的译者立场彰显了国家意志,发挥了主体间性,体现了大国担当。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译者;立场

 

英汉性质词组的功能视角对比研究

何  伟,高  然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

 

摘  要:在回顾各学派对形容词、副词及其词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功能视角对英汉性质词组进行了潜势结构及句法功能对比,目的是揭示英汉语在描述事物或情形性质时语言形式及功能上的异同,以及异同产生的深层缘由。研究发现,英汉性质词组潜势结构成分大致相同,且相同成分的句法功能基本一致,但它们的体现形式、位置关系等不尽相同。这些异同的产生与中西方思维方式有着本质的联系。

 

关键词:英语性质词组;汉语性质词组;潜势结构;句法功能;对比

 

语态现象的句法研究

——基于轻动词题元特征分解组配假设的最简诠释

王和玉

(广东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摘  要:最简句法将题元角色重析为谓语词项的题元特征,在运算中通过合并名词性成分得以核查。按轻动词题元特征分解组配假设,核心功能语类v带有[uA(gent)]和[uC(ause)]两种无解题元特征,逻辑上有四种特征组配关系,这样既构建了施事agent和致事cause两种外论元的允准机制,也解释了不同谓语结构的及物性差异。普遍语法没有专门的语态范畴,各种语态现象均可通过句法轻动词v上的题元特征进行最简诠释。主动谓语的轻动词v带[uA]特征,生成施动性的谓语结构;中动谓语的轻动词v带[uC]特征,生成致使性的谓语结构;被动谓语的轻动词v缺乏题元特征,生成非及物性谓语结构。与被动谓语不同,主动谓语和中动谓语都具有及物性。所谓的语态标记实际上体现的是谓语及物性差异,由轻动词上的题元特征及其不同组配方式决定。

 

关键词:语态现象;轻动词;题元特征;及物性

 

边缘与主流的对话

——女性主义理论发展之困境

孙子尧,苗  菊

(南开大学 外国语学院)

 

摘  要:自19世纪以来,女性运动的浪潮广泛波及社会学、语言文学和翻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引发了深刻的理论思辨。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开始涉足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然而,由于本体论和方法论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二者的结合颇费周折。鉴于女性主义一直徘徊于国际关系理论话语边缘的处境,女性主义学者多次尝试消除主流学术界对于社会性别视角先入为主的偏见,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往往是在令双方意兴索然的各说各话中不欢而散。本研究追溯女性主义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渊源,旨在分析对话过程中产生的误解和分歧,探索女性主义与主流范式接轨的可能并引发思考,拓展新的研究视域。

 

关键词:女性主义;性别视角;国际关系理论;对话与误解

 
【声明】感谢《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本文版权归《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