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部分摘要

 

专题研究·续论研究

 

运用续作应当注意什么?

王初明

 

摘要:续作源于近年兴起的“续论”,包括续说、续写和续译,为提高外语学习效率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自然受到外语教师们的关注,教学应用日益普及,一些困惑和操作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更好地发挥续作促学语言的功效,本文尝试以问答方式,解答一些常见问题,澄清续作应用的不确定性和疑团。

 

关键词:续论;续作;创造性模仿;内容驱动

 

读后续写中的母语思维研究

姜琳 陈燕 詹剑灵

 

摘要:母语思维是二语写作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对于如何操纵外语语境,调节母语思维的影响,助力学生产出地道的语言,一直存在困惑和争议。本研究采用有声思维、回溯性访谈等方法,探讨母语思维如何参与和作用于读后续写。46名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参加实验并被分成三组:读英文续写英文组、读中文续写英文组和读图片续写英文组。研究发现:(1)受试在读后续写过程中使用母语思维,但不同思维活动中的母语参与量不同;(2)读后续写的不同输入形式会影响母语思维的使用,读英文续写产生的母语思维最少;(3)母语思维使用越多,续写文本越短。本研究认为,读后续写为学习者构建了丰富的外语语境,为语言学习提供了支架,有助于降低学习者对母语思维的依赖,抑制母语语境知识的补缺。

 

关键词:读后续写;母语思维;二语写作;语境

 

不同词类加工中“续译”对译者主体性的作用研究

张素敏

 

摘要: “续译”是一种提高翻译水平的有效方法,译者主体性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目前尚缺乏“续译”对译者主体性的作用研究。本文通过对比续译组和非续译组对形容词、名词和动词的翻译,考察了不同词类加工中“续译”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名词和动词相比,“续译”对形容词加工中的译者主体性影响最大;(2)“续译”能显著提升形容词加工中的译者主体性。结果说明:“续译”对译者主体性有显著协同效应,但这一效应因不同的词类而有所不同。

 

关键词: 续译;词类;译者主体性;加工

 

“续”中促学变量对英语过去时-ed习得的影响

缪海燕

 

摘要:“续”促学效应研究以定量居多,较少定性探究“续”促学过程。本文报道一项个案质性研究,借助听后续说任务,以互动受益程度不同的学习者为受试,分析其语言片断,考察两个“续”中促学变量(协同和注意聚焦)对英语过去时-ed习得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ed习得的快慢决定于互动过程中非语言协同是否伴随着语言协同;2)-ed习得快的学习者会在模仿基础上创造性地续用语言,习得慢的则不会;3)-ed习得快的学习者注意聚焦意义和语言形式,习得慢的注意聚焦意义和关键词;4)协同和注意聚焦差异与学习者主观能动性密切相关。简言之,协同和注意聚焦的激活程度受学习者语言使用主观能动性影响。

 

关键词:“续”;非语言协同;语言协同;注意聚焦;主观能动性

 

读后续写协同效应对汉语二语学习的影响

王启

 

摘要: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在英语学习中已得到反复印证,但其在其他二语中是否普遍存在则需检验。汉语二语学习便是较好的检测点。与英语不同,汉语文本字字相连,这种书写方式可能会给二语学习者造成阅读困难,减弱协同效应,从而限制读后续写的促学功效。本研究对比汉语文本两种排版方式(字字相连版与分词连写版)对读后续写协同效应的影响。实验受试为中级水平汉语二语学习者。研究结果发现:1)两种版本的读后续写均产生协同效应,但分词连写版本的效应更强;2)协同效应发生在词语、词块及句法结构层面,但增效作用因目标结构不同而异;3)分词连写可增进汉语文本理解,显著减少续写中的语法偏误,但对少数结构的偏误频率无显著影响。研究发现证实了汉语二语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也为提高该效应找到了一个简易而高效的方法。

 

关键词:分词连写;汉语二语;读后续写;协同效应

 

 

语言研究

 

政治话语在新媒体传播中的重新语境化和意义转换——以微博中的《公报》为例

武建国 牛振俊 肖晓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政治话语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鉴于此,本文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简称《公报》)在微博中的传播为例,通过整合Bhatia(2006, 2010, 2015, 2017)的批评性体裁分析以及Fairclough (1992) 关于互文性的解释,试图剖析政治话语在新媒体传播中所涉及的重新语境化和意义转换现象。研究发现:《公报》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从静态到动态、从正式到非正式和从定论到讨论等变化趋势;显性互文和篇际互文现象是其重新语境化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其中所涉及的意义转换常常通过要素添加、要素删除和要素替代等策略实现。本文希望能为政治话语和新媒体话语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加深人们对重新语境化和意义转换的理解,并揭示政治话语在新媒体中的传播特征及实现策略。

 

关键词:重新语境化;意义转换;互文性;政治话语;微博语篇;《公报》

 

到底是声明还是道歉——日语公开道歉的研究

祁福鼎 肖婷婷  Daniel Kádár

 

摘要:以往语用学界对于公开道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众是否接受及两种情况下呈现的不同语用特征上,而对公开道歉与责任之间的关系鲜有研究。本研究以日本社会中存在的公开道歉中责任不明确现象为研究案例,探讨公开道歉与责任归属的关系以及责任不明确公开道歉的元话语评论的语用特点。研究发现,责任归属与公开道歉的公众接受程度密切相关。当不清楚谁应该道歉时,公开道歉被置于可接受—不可接受的二元性之外,因为接受者(即公众)更多关注的是责任的归属问题,而非公开道歉行为是否可以接受。本研究关注的公开道歉与责任的关系问题,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公开道歉;道歉策略;元话语评论;责任归属

 

语际文本差异与时代误植风险——Jakobson早期区别特征思想新探

曲长亮

 

摘要:版本考证常可澄清语言学史中的事实细节。2013—2014年新出版的《Roman Jakobson选集》第9卷,未收录《标准斯洛伐克语音位论》和《音位与音系学》的捷克语原文,这使多数研究者依然需要依赖《选集》第1卷中的英语译文来思考早期区别特征概念。但英语译文中的某些细节具有误导性,掩盖了一些重要史实。本文对比音系学史研究中上述两份重要文献的捷克语原文和英语译文,指正语际版本差异在音位可分论、区别特征聚合论、区别特征名称与类别等方面可引发的误解,为论证应如何避免语言学史研究中的时代误植提供一份实例。

 

关键词:区别特征;语际文本差异;时代误植

 

往期链接

刊讯 |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年第2期目录及部分摘要

刊讯 |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年第1期目录及部分摘要

 

【声明】感谢《外语与外语教学》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此文。本文版权归《外语与外语教学》编辑部及作者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