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推荐 >  特别推荐

“身着花格呢的王子”:司各特的《威弗莱》与乔治四世的苏格兰之行

作者: 陈礼珍

出版时间:2017年

收藏 分享链接:
(浏览人次:959; 顶:0; 踩:0)

推荐人

吴晓梅

文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英美现代诗歌、中西比较文学。先后在《当代外国文学》《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肯尼斯·雷克思罗斯与〈道德经〉》,编写《英美诗歌教程》,参编教材7部,主持完成北京市级项目2项。

推荐理由

司各特花费十年时间构思与写作的《威弗莱》以战争与民族冲突为核心话题,用虚构的文学叙事再现了苏格兰民族历史记忆中曾经的创痛。但《“身着花格呢的王子”:司各特的〈威弗莱〉与乔治四世的苏格兰之行》用详尽的史实材料结合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凸显原作中苏格兰高地花格呢这一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挖掘司各特如何借用乔治四世的政治权威对苏格兰高地花格呢加以发扬光大,并最终将之定型成为苏格兰民族极具辨识度的文化身份象征。从《威弗莱》虚构叙事里的“摄政王”到现实仪式中的乔治四世,司各特重现与“建构”了历史。苏格兰高地氏族花格呢曾被联合王国作为法令定为非法装束,视为叛逆的标志,而司各特利用高地氏族花格呢这一情感黏合剂,为汉诺威王朝君主乔治四世和苏格兰臣民建构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用充满仪式感的场景展现出联合王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形象。事实上在乔治四世访问苏格兰之际,这种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对立与分裂感依然存在,司各特不过是穿着苏格兰花格呢去认同英格兰主导的国家政治权力机制,其背后的政治考量正如本文所揭示出的,是存文化民族主义、去政治民族主义,即消除苏格兰花格呢所象征的苏格兰人的分裂冲动这一“消极力量”,而将其转化为象征苏格兰与英格兰和谐统一这一正面力量。司各特在小说创作中对以花格呢为代表的苏格兰高地文化进行了浪漫化和审美化处理;在乔治四世访问苏格兰之时,国家层面的政治仪式又为花格呢的浪漫化做了正式的权力背书。花格呢在苏格兰的历史际遇表明,其被浪漫化的过程绝不是一个可以脱离或者抵制政治审美变化过程;相反,该过程所彰显的恰恰是政治的力量。

陈礼珍,2017,“身着花格呢的王子”:司各特的《威弗莱》与乔治四世的苏格兰之行[J],《外国文学评论》(2):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