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9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第四届中国外语教材研究高端论坛”在线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主题为“外语教材研究的范式建构”,视角多元,内容丰富,共设8场主旨发言和1场圆桌论坛。16位发言嘉宾围绕教材编写、使用与内容研究与1.1万余名线上参会者分享了外语教材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外语教材建设与研究的新方向与新路径。

 

 

 


与会专家合影

 

 

开幕式致辞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致会议开幕辞。王书记指出,本届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推动教材建设工作是立足新阶段,推动双一流建设,致力于教育现代化,寻求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教材建设已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立足新阶段,教材工作者应当准确把握新的时代方位,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充分发挥教材铸魂育人、关键支撑、固本培元、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坚持正确方向,加强统筹指导,全面提升教材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教材建设事关国本、事关未来,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途径,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教材处和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在教材管理、教材研究、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期待与会专家在此次论坛中积极探讨新形势下外语教材研究的现实问题和前沿方向,进一步推动我国外语教材建设取得成绩,相关理论得到创新,相关工作行稳致远。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王定华教授

 

 

一、主旨报告

 

再定位 再出发

 

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长申继亮教授以“再定位 再出发”为题,提出新时代我国外语教材建设的时代命题。申教授指出,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逐渐走上有序轨道,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构建新时代的外语教材体系还需作出更多努力。教材建设要有坚厚的研究做基础,教材如何立意、设置什么样的结构体例,如何安排有关知识,都应该有科学依据。新时代的外语教材建设需要重新思考外语教育和外语教材的定位,包括新时代的外语学习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到底通过外语学什么,外语改革要向哪儿去等问题。申教授强调,外语教材建设要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专业化、数字化教材建设等路径,回应如何支持21世纪中国成为世界人才中心的问题,如何支持国家人才战略、支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

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长 申继亮教授

 

 

大学英语教材编写逻辑框架:

编者视角

 

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从编者视角详细解读了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过程中所要遵循的逻辑框架,其中包括国家标准逻辑、教材文化逻辑、语言教学逻辑、语言学习逻辑和编写管理逻辑。国家标准逻辑是指南针、方向盘、导向仪。教材文化逻辑是落实国家标准逻辑、语言教学逻辑和语言学习逻辑的载体。语言教学逻辑和语言学习逻辑是设计教材中语言实践活动类型、内容和顺序的依据。编写管理逻辑是落实所有逻辑的保障。同时,文教授也指出了大学英语教材文化呈现的一些误区,包括对中国文化贴标签、对西方文化反应过度等。文教授强调,编写教材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教材是国家事权,要体现国家意志,也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载体。编者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历史负责。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秋芳教授

 

 

改革开放40年教科书研究:

特征与展望

 

首都师范大学石鸥教授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教科书研究之演变和40年教科书研究的基本特征。他将1978年以来中国的教科书研究分为缓慢起步与发展、稳步发展、快速发展、更加繁荣四个阶段,详细剖析了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包括重编写轻研究,重应用型研究轻理论型研究,重国家课程教科书研究轻其他教科书研究,重主流教科书研究轻非主流教科书研究,重纸质教科书研究轻数字教科书研究等。对于未来的教科书研究,石教授提出了三点展望:教科书研究的热潮将会持续不退,数字教科书研究有较好的发展前途,有中国特色的“教科书学”将呼之欲出。

首都师范大学 石鸥教授

 

 

理解中国,沟通世界:

外语教材的新使命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作题为“理解中国,沟通世界:外语教材的新使命”的报告,他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这个背景下,中国高等外语教育必须应答时代之问:如何积极应变,创新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与与教材体系,造就一批又一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助力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高等外语教育在继续履行把世界介绍给中国使命的同时,必须肩负起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使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是助力青年学子理解当代中国、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权威读本,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外语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能够助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高素质国际化外业人才。

 

北京外国语大学 孙有中教授

 

 

中小学外语教材研究的四个议题

 

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分享了中小学外语教材研究的四个议题:外语教材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外语教材如何处理语言教学的真实性问题,外语教材如何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及外语教材中图文配置的基本原理。程教授提出,外语教材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学、教育学、跨文化研究、符号学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外语教材研究已经不再是微观层面的研究,外语教育界应该重视外语教材的理论研究,包括研究范式、研究议题和研究方法等,推动外语教材研究向纵深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 程晓堂教授

 

 

实践共同体理论视角下的

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机制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以“实践共同体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机制研究”为题,从外语教材编写的重要意义出发,采用实践共同体的理论视角,对6名大学英语教材编者进行跟踪调查,探究教材编写的有效机制。研究发现,共同的教材编写事业、教材编写中的相互介入、教材编写共享知识库是教材编写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研究初步证明了实践共同体形式的教材编写机制的有效性,并建议可以将其推广到其他类型的教材编写活动,在更大范围内探究其有效性。

华中科技大学 徐锦芬教授

 

 

 

外语教材文化呈现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虹教授聚焦外语教材文化呈现研究,结合具体案例阐释了核心概念、理论框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视角以及未来趋势。张教授指出,外语教材文化呈现研究既要对国内外语教材进行纵向对比,又要开展国际外语教材的横向比较研究,同时还要超越教材,研究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认知与处理教材中的文化。她强调做外语教材文化呈现研究,应该坚守中国立场和文明互鉴的原则,在传承和借鉴的同时,立足本土,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外国语大学 张虹教授

 

 

 

教材使用研究的理论视角与方法逻辑

 

 

 

华东师范大学安桂清教授阐释了教材使用研究的内涵、不同理论视角下教材使用研究的方法与案例,以及教材使用研究的发展方向。基于对教材使用研究的理论视角与方法逻辑的梳理,安教授提出教材使用研究对于教材编写有两方面的启示,一是转变教材内容的组织形态和呈现方式,实现教材内容的结构化、综合化;二是强化教材引导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功能,实现教材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发。

 

华东师范大学 安桂清教授

 

 

 

二、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中的七位专家从非通用语种教材、翻译教材、商务英语教材、职业教育外语教材、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科书、新形态外语教材建设以及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教材开发等不同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北京外国语大学苏莹莹教授介绍了我国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开设的情况和教材建设的成就,提出非通用语专业教材建设面临资源失衡、体系化和规范性欠缺、对外版教材的监管力度不足等挑战,并从教材建设目标、路径和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应对挑战的举措。 

北京外国语大学 苏莹莹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肖维青教授回顾了翻译教材发展的背景和趋势,指出当下翻译教材建设存在汉英翻译教材不足、翻译技术教材不足和课程思政专项教材不足等问题,并对未来翻译教材建设进行了思考与展望,为翻译教材建设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上海外国语大学 肖维青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史兴松教授从文化类别、跨文化主题和商务语境三个层面对比分析中外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的跨文化元素,指出国内原创教材比较注重阐释跨文化知识,国外引进教材较为重视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方面的内容,并为国内商务英语教材编写和使用提出建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史兴松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夏登山教授从发文量和研究关键词切入分析职业教育外语教材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并结合外语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从七个方面提出对职业教育,特别是外语教育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夏登山教授

 

湖南师范大学吴驰副教授强调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科书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从时代需要、现实困惑和完善路径三方面分别回答了英语教科书为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湖南师范大学 吴驰副教授

 

山东大学杨港副教授从学习资源、发展趋势等视角呈现了新形态外语教材的蕴涵与表征,并从自身参与大学英语视听说新形态教材的编写经历出发,介绍了建设新形态教材的理念与思路。

 

山东大学 杨港副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以概率语境共选的视角对外语教材开发进行了探讨,从词语共选、语法共选、语脑共选和语图共选四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展示共选论在教材开发中发挥的作用,生动具体,对于如何利用语料库助力外语教材编写具有启发意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 许家金教授

 

本次论坛的主旨报告和圆桌论坛分别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杨鲁新教授、夏登山教授和张莲教授主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 杨鲁新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 张莲教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常小玲副总编辑作大会总结,进行会议回顾与研究展望,指出论坛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探讨了新形势下外语教材发展的时代命题,从教材编写、教材内容、教材使用等不同视角开展研究,对教材规划、教材编写、教材使用、教材评价和教师发展提供重要启示。常小玲副总编辑梳理了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和外研社助力外语教材研究的丰富资源和全面支持。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举办学术会议和论坛、发布“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专项课题”、出版教材丛书、开辟期刊专栏、举办北外教材成果展、建设外语教材数据库等,促进外语教材研究成果交流共享,推动优质外语教材建设与应用。外研社秉承育人理念担当教材使命,创新教材理念、建设教材体系,提供全面的教师培训支持。 

外研社常小玲副总编辑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阶段,迈向新征程。期待此次论坛能够激发广大外语教材研究者积极思考、深入开展外语教材研究,为外语教材编写和使用实践提供指导。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和外研社将担当使命、砥砺前行,持续推动外语教材建设与研究,为中国外语教材本土化理论创新,以及外语教材在新形势下服务国家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推动教学改革作出更多贡献。

 

 

相关阅读

研修通知 | 外语教材编写与使用:语言与育人相统一(7月18—19日,线上)

首届全国外语教材研究学术研讨会(一号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