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14日,“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外语教育:理论、实践与研究”线上研修班完成了第一模块“中华文化素养提升”的课程。本期研修班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举办。研修班特邀著名国学大家、中华文化学者与外语教育专家相聚云端,突破学科边界,共话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点击此处了解研修详情)。研修内容包含“中华文化素养提升”与“文化融入教研实践”两大模块,分9次课程,在9月为期4周的时间内陆续进行。线上200余名大中小学外语教师参加了研修。

 

7—8日,著名国学大家楼宇烈先生、武汉大学姜海龙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李海峰副教授围绕“鉴古知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要义”这一主题,与参班教师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精神内涵与其当代价值,帮助大家从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多个角度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4日,中共中央党校刘连章教授就“熔古铸今:近代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主题,带领参班教师学习近代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发展方向,为外语教师肩负起外语教育中的文化使命提供建议。

 

课程完整回放至10月30日,报名通道仍在开放中,点击即可报名学习

 

鉴古知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要义

 

国学大家楼宇烈先生以“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其当代价值”为题作精彩讲座。讲座从文明和文化的概念出发,阐释了中华文化最根本的特征——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深刻内涵。中华文化突出人的主体性,即人本身的自觉和自律,重视人的独立性与能动性。楼先生从中英语言各自的特点讲起,援引中国古代孟子、荀子、张载、王阳明等思想家和学者的思想观点,详细讲解了中华文化中的生态观、世界观和生命观,并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最后,楼先生强调要加强中华文化的话语权。外语教师应熟知中西话语体系以及中西文化差异,树立中华文化的文明观,体会中华文化的精神,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讲好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故事。

国学大家楼宇烈先生

 

武汉大学姜海龙博士讲解了“中华文化核心思想内涵:思想理念篇”。姜博士从“家”字的起源讲起,首先阐释了“家”这一中华文化核心概念从作为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结构到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结构的发展,“家国”就是“家”和“国”;然后从家庭的“家”、家族的“家”、家族之郡望、作为“家史”的家谱、宗族之祠堂等五个方面系统诠释了核心概念“家”的思想内涵。姜老师分享了学习中华文化核心概念的方法,建议从经典的关键的大概念学起,与历史结合,了解相关概念的典故出处;外语人理解和传播中华文化概念,要在中外文化资源中穿行、阐释。

武汉大学姜海龙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李海峰副教授以“中华文化核心思想内涵:传统美德篇”与“中华文化核心思想内涵:人文精神篇”为主题展开讲解。李老师从怎样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切入,首先介绍了儒家重点关注人与人的关系,道家重点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佛家重点关注人内心的矛盾,中华传统文化以儒治世、以道修身、以佛修心;然后结合三玄(《易经》《老子》《庄子》)、四书五经等典籍内容,深入探讨了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中对传统美德的阐释。最后,李老师分析了在当代修养传统美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李海峰副教授随后聚焦中华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详细介绍了人文精神内涵与其当代意义。李老师从文化自信与人文精神出发,分析了树立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她指出,中华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关注人的主体性、人的完整意义和价值、人与人的关系,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独特又宝贵的精神内涵。接下来李老师通过讲解中国思想文化、生活方式和器物文化对欧洲的影响,说明了中西文化中人文特质的区别。随后,李老师深入分析了儒道释思想中的人文精神,并解释了中国文化人文性价值的当代意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升人们对生命的理解,获取个体心灵的安顿,也能更好地处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有助于不同文明的和谐相处。

北京师范大学李海峰副教授

 

熔古铸今:近代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共中央党校刘连章教授围绕“近代优秀文化历史发展与时代传承”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与价值引领”两大主题作了讲座。在第一讲中,刘教授首先带领参班教师通过理解文明和文化的概念和范畴,领悟了学习文化的重要意义。接着,刘教授以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三大历史性事件为主线,讲解了中华文化在近代百年中的发展轨迹,并分析了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驱动作用与里程碑意义。然后,刘教授介绍了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近代中西文化的冲击与激荡以及中国文化从近代到现代的演进。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合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

 

刘教授第二讲聚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详细阐释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外语教育的文化使命。刘教授首先讲解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然后分析了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说明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接着强调,外语教育的文化使命是继承、发展、弘扬和繁荣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互鉴;最后指出外语教师要坚持以中国文化为出发点,秉持借鉴和扬弃原则,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真正肩负起“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文化使命。

中共中央党校刘连章教授

 

 

研修班第二模块课程“文化融入教研实践”将于9月15—29日进行。届时外语教育专家与优秀一线教师将展示分享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各类外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并介绍中华文化典籍外译与传播中华文化的方法,带领参班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外语教研能力与育人水平。

 

报名通道仍在开放中,现在加入可享一个月课程回看(截至10月30日)点击即可报名学习

 

 

 

反思日志摘录

终于有机会聆听楼宇烈先生的讲座。楼先生将中西文化经典烂熟于心,自如地借用孔子、荀子、王阳明等思想家的言词和名句讲述自己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对一些社会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先生语调平缓,但是观点却很明确:……中国文化提倡牺牲“小我”,服务“大我”,我们的政府能“为人民服务”,而人民也可以为大局而团结一心。同时,楼先生也强调要充分认识不同文化的差异,充分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在继承中发展和创新中华民族的文化。楼先生对“文化”主题高屋建瓴的见解,其一源于博学,但更为重要的是楼先生能与时俱进,用心观察生活,将生活的点滴现象与民族文化相连接。听完讲座,我由衷觉得,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要想做好“课程思政”,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就要博览群书,熟悉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先做到“以文化己”,然后再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做到“以文化人”。

——孙老师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姜海龙老师从“家国天下”入手,分享了中华文化核心思想内涵。由小处着眼,从“家”字谈起,从商代“家”的几种写法开始,讲到家-国-天下的历史渊源。从姜老师的讲座里我感悟到,作为一名外语教师,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读懂其渊源和历史背景,必须多读书,读懂读透,才能把中国的各种博大精深的文化介绍出去。对新一代中国人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之一,外语教师任重而道远,必须要深耕于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要细细研读中华典籍,才能领悟中华优秀文化的灵魂,才能将中华优秀文化世代发展传承下去。

——朱老师 成都理工大学

今天听了李海峰副教授的课程,受益匪浅,在感叹李老师知识储备丰厚的同时,我也发现自己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我在学校教授大学英语读写课程,大学英语课堂作为大学生接触西方文化的主要窗口之一,更应该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阵地。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同时,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教材、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树立文化自信。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世界观、价值观还在形成期,外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看待西方文化。李老师讲座最后的一席话也对我触动很大,她提到,青年老师一定要先进行阅读,只有自己先输入中华优秀文化,才能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输出。最后,将高校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拓展课堂容量,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输出能力,我希望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尽到自己的力量。

——李老师 武昌首义学院

刘连章教授对于文化和文明的定义及异同比较,展示了古今中外社会思想大家对文化和文明的思考,也展现了文化包罗万象、涵盖生活各个方面的特性,尤其凸显了学习文化及文明的重要性。作为外语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才有可能在教学中传达文化意识。另一方面,正如刘教授所言,外语教学及学生外语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study English,还要study in English,怀有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的思路就打开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被置于最前面的位置,而这里的传道,其实就是传播文化、价值观、宇宙观。刘教授的讲座站位很高,学习之后有醍醐灌顶之感。

——胡老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期待已久的研修班。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增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在外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华优秀文化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两天的课程让我受益颇丰。首先是楼先生的开场讲座,让我领悟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楼先生平和的气质和渊博的知识让我们有幸领略到了中国文化大家的风范。接下来姜老师和李老师从不同角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核心思想做了系统全面的讲解,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让我的民族自豪感更加强烈,同时也激发了我进一步钻研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的浓厚兴趣。希望自己能像专家们一样,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求知欲,为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孙老师 北京农学院

在研修过程中,我认真听取并学习了国学大家楼宇烈先生对中华文化高屋建瓴的讲解,武汉大学姜海龙老师对中国文字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详细介绍和解读,北京师范大学李海峰副教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入的解读,中央党校刘连章教授对近代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发展方向的分析,对时代要求下继承与创新中华优秀文化的方法的阐释。尤其是姜海龙老师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网站上丰富的素材和资源,为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尝试将各位专家介绍的继承与创新中华优秀文化的方法融入到英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提升英语能力、拓展国际视野的同时,能够对中外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提高文化自信,并能够主动宣扬中华优秀文化。

——孙老师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参加了三天的学习,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对中华优秀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每位教师从站上讲台起就担负起了立德树人的使命,就有责任去为国家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课程思政是个大概念,当老师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职业的操守、德育和劳动教育的理念融入课堂时,就是开展了课程思政,也就是育人。非常期待下一阶段的课程,期待更多的教学案例和优秀教材的分享,帮助我更好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更多职教外语优秀人才!

——方老师 常州开放大学

在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外语教育的第一模块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无论是关于“家”文化历史的沿袭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从儒释道三方面的详细阐述,还是近代优秀文化历史发展与时代传承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外语教育,均从不同角度及板块系统地介绍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及意义。作为中国人,我们都需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只有中华文化得到继承、发展、弘扬与繁荣,中国梦才会得以实现。而外语教育更应承担起文化使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首要任务。“形而上者谓之道”,学校教育中的“道”的核心自然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弘扬与繁荣。身为师者,我们要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文化,在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无论师生,我们都需要有做好自己、贡献社会、心怀天下的品质与修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明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

——刘老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研修资讯

国际研修 |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外语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10月10—28日,线上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