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外语教材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外语教材研究会筹备会于11月26日云端开幕,本届会议主题为“外语教材研究:全球视角与本土创新”。会议全程线上直播,近万名外语教育同仁共同探讨新时代外语教材研究方向和路径,助力中国特色外语教材体系建设与创新。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材中心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跨文化研究论丛》《中国ESP研究》编辑部协办。

教育部教材局陈矛副局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罗选民教授、浙江大学副校长何莲珍教授、扬州大学原副校长俞洪亮教授、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编审和多位外语界多位知名学者出席开幕式。

与会专家合影

 

开幕式致辞

教育部教材局陈矛副局长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指出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教材建设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进入新时代,学校高度重视教材工作,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值得充分肯定。通过本次会议,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为全国外语教材研究者搭建了外语教材研究学术研讨平台,组建学术组织,引领推动教材建设,体现了服务国家的时代担当。陈矛副局长强调,新时代的外语教材研究要有大局观、全局观,把推动国家外语教育创新发展,服务建设教育强国,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为目标和追求。首先,要体现使命担当,体现国家意志,传递主流价值;坚守文化自信,在内容选择上充分体现中国元素,弘扬中国文化。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教材研究,推动高质量外语教材体系建设。外语教材研究会要构筑高地,要围绕国家战略急需、立足教材建设开展研究,要凝聚队伍,共谋发展,合力构建中国特色外语教材体系,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外语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国家事权的高度多次就教材建设提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教材建设作出过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北京外国语大学高度重视教材建设,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例如,北外率先成立教材处,修订、发布教材管理系列制度文件,建立健全教材奖励表彰和立项资助制度,启动非通用语种课程教材项目,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开发新形态教材。此外,在中宣部、教育部指导下,北外牵头全国外语界专家共同完成了“理解当代中国”9个外语语种及国际中文共39本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完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英文版的翻译与出版工作,助力全国外语类高校深入开展“三进”工作。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全国大中小学外语教材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应用支持,在教材研究、学术交流、著作出版、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希望外语教育同仁在本次会上畅所欲言、分享真知灼见,共同努力,为新时代我国外语教材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王定华教授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罗选民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是在全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背景下召开的,具有深远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研究需要将学术研究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与历史和现实联系在一起,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精神,担当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使命。外语教材的编写关系到外语人才培养,关系到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立,关系到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关系到如何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 罗选民教授

 

从文化自觉与认知体验

看高校英语教材编写

罗选民教授指出以往英语教材大多追求西方文学和文化知识,却忽略了国家的文化战略。他强调,如今高校英语教材编写应注重文化自觉和认知体验。“文化自觉”指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学生需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接触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文化自觉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处理国际争端的能力,有利于中国文化传播,建立中国学术话语的主导权。“认知体验”指学生通过思考、体验、感官共同完成的认知行为。课本编写不能局限于思考和语法,更要重视感官的参与,只有真实的人生体验才能让学生深刻认识事物。罗选民教授表示,思政融入教材,如春风化雨,可以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国情怀和人生理想,带着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融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站在世界格局上编写中国精神。让学生在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知己知彼,树立文化自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英文版)翻译与教学

任文教授在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中文版特点的基础上,分享了英文版在翻译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以及如何将其纳入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中文版兼具教材和时政文本的特点,内容上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本类型多元,功能富有信息性、号召型以及表达功能,除了表达严谨、形式凝练的正文,也不乏文学性强或口语化的表达。任文教授结合具体翻译案例,剖析了翻译团队在翻译时坚持“以我为主”和“融通中外”并行的原则,忠实文本的同时兼顾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阅读心理、表达习惯与文化习俗。任文教授也就如何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分享了宝贵经验,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不仅可以作为翻译专业学生时政文献翻译课程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视译、回译的练习资料,还可以丰富大学英语课程、演讲课程、词汇学课程等等,期待各位同仁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更多的用法。

北京外国语大学 任文教授

 

New Trends in the Field of

Materials Development

谢菲尔德大学的Nigel Harwood教授首先指出研究教材的重要性,然后梳理了教材研究的三种类型:教材内容研究、教材使用研究、教材出版研究。教材内容研究注重教材的语言、文化信息等是否合适;但是,由于仅仅关注教材本身,其局限性很明显:研究者无法验证这些内容在课堂中能否被学生吸收;也无法解释教材在课堂内的使用及其内容的选取。教材使用研究侧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对教材的实际使用及其影响因素。教材出版研究则聚焦教材是如何编写和出版,包括编写者对内容对选取以及教材出版行业的惯例。Harwood教授通过具体研究案例阐释了三种类型研究的特点和应用。最后,Harwood教授提出教材研究创新的方向,如教师对教材的“忠实度”或“抵触性”,教材如何促进教师发展等,为未来的外语教材研究提供启示。

谢菲尔德大学Nigel Harwood教授

 

26日上午的开幕式及主旨发言主持人分别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有中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剑教授、扬州大学俞洪亮教授、北京大学王丹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欣教授主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孙有中教授

 

开幕式及主旨发言主持人

 

26日下午,会议进入分组发言阶段。本次会议共设置七个分会场,来自全国四十余所高校的51位发言人围绕大中小学英语教材与多语种教材内容分析与评价、教材文化思政研究、外语教材与教师发展等主题分享经验与见解。分组发言由重庆大学辜向东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陈亚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邹为诚教授、辽宁大学刘熠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王卓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王雪梅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分别主持,各位主持人对发言进行深入点评,积极探讨如何对研究进行拓展和完善,为发言人未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带来启发。

分组发言主持人合影

 

分组发言一合影

 

分组发言二合影

 

分组发言三合影

 

分组发言四合影

 

分组发言五合影

 

分组发言六合影

 

分组发言七合影

 

11月27日上午将进行专题研讨。本次会议设置了8组专题(具体日程如下),将分别围绕高校外语教材编写与反思、外语教材使用研究、“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使用研究、《大学思辨英语教材》使用研究、职业外语教材研究、国外外语教材研究、新形态外语教材研究展开探讨。11月27日下午,浙江大学何莲珍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杨鲁新教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Dat Bao将作主旨发言。欢迎继续关注、积极参会!

 

27日主旨发言日程

 

观看方式

方式一:

“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微信视频号,识别二维码,关注并星标“外研社高等英语资讯”微信公众号,会议开始时将收到开启提醒,点击即可在线观看。

 

方式二:

“外研社•U讲堂社区”,识别二维码,加入“外研社•U讲堂社区”,关注群内直播通知。

 

专题研讨日程

专题研讨一:高校外语教材编写与反思

 

专题研讨二:外语教材使用研究

 

专题研讨三:“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使用研究

 

专题研讨四:《大学思辨英语教程》使用研究

 

专题研讨五:职业外语教材研究

 

专题研讨六:国外外语教材研究(1)

 

专题研讨七:国外外语教材研究(2)

 

专题研讨八:新形态外语教材研究

 

观看方式

时间:11月27日上午8:30—12:00

观看链接:

专题研讨一、五:

https://meeting.tencent.com/l/gyEDLojh1lGh

专题研讨二、六:

https://meeting.tencent.com/l/rLgArF1Ncviy

专题研讨三、七:

https://meeting.tencent.com/l/ZuvsztVL66C6

专题研讨四、八:

https://meeting.tencent.com/l/vmcLOFqHiZ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