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艳霞、任静生,2016,我国外语批判性思维研究可视化分析与反思[J],《外语界》(3):50-56。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本文以Cite Space为分析工具,运用文献计量法梳理了2000—2015年我国外语类CSSCI来源期刊中批判性思维研究的相关文献,通过对关键词和作者知识的可视化分析呈现我国批判性思维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批判性思维研究数量整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研究内容集中探讨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式。文章进而指出了批判性思维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我国外语教育领域的批判性思维研究提供启示。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文献计量法;可视化分析;外语教育
- 龚茁、柴改英,2015,我国外语教育中的思维研究:基于语料库的回顾和展望[J],《外语电化教学》(6):69-75。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本文取样于1964年至2014年国内17种外语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国内公开出版的著作,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项,自建语料库,并使用汉语词语自动切分器ICTCLAS(2013),考察近50年来我国学界对中国学生的外语思维方式、外语思维能力现状和外语思维发展途径等研究进行回望。结果发现:1该领域日渐成为我国外语教育的持续研究热点;2研究主要以写作、口语、翻译等实践为端口发现问题、寻找出路;3实证研究方法正在被普遍运用,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进一步增强。但是,研究也存在不足:1具体思维能力的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和教师的外语思维的训练与发展等在专业和文本选择上尚需细化;2思维类型研究不仅应重视批判性思维和语篇思维培养,也要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其他类型研究扩展、深入。
关键词:外语教育;思维;现状分析
- 杨维东,2015,外语教育中存在的文化与意识形态问题及应对[J],《外语教学》,36(5):73-76。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已上升到国家总体安全的高度。外语教育中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是不言而喻的,表现为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面临外来文化与意识形态侵蚀,"外语热"引发母语危机与文化安全,外语教学中本土文化主权意识被削弱。应在外语教育中树立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观,加强外语教材建设,强化外语教师中华传统文化、主流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教育培训,坚持多元文化理念,甄别、批判与扬弃并重,以春风化雨般的"潜移默化式"取代由外向内的"僵硬灌输式",构筑起一道"防火墙",开辟一条新路径。
关键词:外语教育;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 严慧仙,2015,多模态视频话语分析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启示——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03):69-74。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本文对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及其加长版视频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及其话语建构策略的多模态分析,解读了饮食文化所折射的家园认同、"礼"性和谐、历史传承、多元共存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及其多模态话语建构手段。基于这一多模态话语分析,文章结合实例提出在外语教育中应如何利用文化视频多模态分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如何通过视频内容细读进行文化知识教学、如何通过多模态手段分析解释跨文化表达的话语策略、如何通过文化视频多模态解读练习并强化跨文化知识与策略意识、如何通过文化人类学迷你课堂与视频制作发展跨文化能力。
关键词:文化传统, 多模态话语分析, 跨文化能力, 外语教育
- 郑新民、王玉山,2014,如何在外语教育研究中科学地使用调查法——基于我国外语类CSSCI期刊文章(2008-2013年度)的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04):8-13。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调查法(survey)是包括外语教育研究在内的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调查总体的确定、样本的选取、样本的大小、抽样的策略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收集数据的质量,继而影响到整体研究数据的诠释质量。本文以2008-2013年间我国10种外语类CSSCI期刊中发表的调查类文章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阶段抽样,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调查法在外语教育研究中的使用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的调查主题、调查对象、调查手段等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同时也存在研究样本的大小达不到统计要求、抽样策略乏善可陈、样本抽取步骤不详细、不例举访谈问题、不附调查问卷或量表等问题。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有助于外语教育科研人员...
关键词:外语教育, 调查研究, 抽样策略, 抽样意识
- 胡杰辉、伍忠杰,2014,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06):40-45。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本研究报告一项基于自建MOOC的校本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文章首先基于MOOC的典型特征分析了大学英语借力MOOC的课程论依据,接下来报告了校本大学英语MOOC建设和翻转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对学习者调查反馈的定量和定性数据分析表明,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MOOC和翻转课堂教学均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二者协同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外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学习潜能。
关键词:MOOC, 翻转课堂, 外语教育, 教学模式
- 张绍杰,2015,践行开放性、融合型、多元观的外语人才培养理念[J],《现代外语》,38(01):131-136。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高校外语教育正处在质量目标导向下的转型时期,遵循何种外语人才培养理念关乎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提出,外语专业本科教学应践行开放性、融合型、多元观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时代和社会需求培养外语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外语教育
- 张蔚磊,2015,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实然现状与应然选择[J],《外语教学》,36(01):56-60。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本研究旨在揭示构建国家外语教育政策框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首先剖析了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实然现状,对现有外语教育政策进行了梳理与评析并分析了现有政策背景下的外语教育现状,如英语、小语种、大中小学外语教育重叠以及汉语言文化缺失现象等。其次,归纳了语言政策研究的理论依据:生态哲学理论、语言战略和语言与文化。最后,探讨了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应然选择。
关键词:外语教育, 语言政策, 实然现状, 应然选择
- 胡壮麟,2015,对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J],《外语教学》,36(01):52-55。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我国外语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的不同时期取得巨大进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外语干部和学者,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和不同意见,大致可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的外语教育?如何认识最近几年外语教育中出现的一系列争论?在中国崛起的国际化背景下,该如何做外语教育的战略考虑?为了更好地开展对我国外语教育改革的讨论,我认为应从跨学科和超学科的观点,扩大视野:以国家语言政策为基准,引导讨论;坚持辩证分析方法,求同存异;讲究实事求是,避免概念模糊;注重实践,深入调查,及时总结经验。
关键词:外语教育, 语言政策, 超学科
- 胡杰辉、伍忠杰,2014,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06):40-45。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本研究报告一项基于自建MOOC的校本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文章首先基于MOOC的典型特征分析了大学英语借力MOOC的课程论依据,接下来报告了校本大学英语MOOC建设和翻转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对学习者调查反馈的定量和定性数据分析表明,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MOOC和翻转课堂教学均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二者协同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外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学习潜能。
关键词:MOOC, 翻转课堂, 外语教育, 教学模式
- 文旭、夏云,2014,全人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现实化[J],《外语界》(05):76-82。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中国外语教育在过去100多年中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还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本文主张在外语教育中实施全人教育理念,指出外语教育必须正确处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与全人教育之间的关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的角色定位,重视全脑教育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完善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只有这样,外语教育才能真正回归自己的本质和起源。
关键词:外语教育, 全人教育, 全脑教育, 批判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
- 张蔚磊,2014,美国21世纪初外语教育政策述评[J],《外语界》(02):90-96。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本文研究了美国21世纪初(2000-2013年)的外语教育政策。文章梳理了美国这一阶段的主要外语教育政策,归纳了其积极影响,剖析了其存在的问题,阐释了其对中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启示,并具体对中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内容、执行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外语教育, 语言政策, 语言规划, 美国
- 胡文仲,2013,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06):2-8。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讨论近年来引发了我国学术界特别是外语界的广泛关注。外语专业、大学外语和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都提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但提法差异很大。教师对于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厘清相关基本概念,如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什么要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有哪些途径,在什么阶段解决什么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等。跨文化交际学者的共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认知层面、感情(态度)层面和行为层面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是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并非只通过讲课就可以实现,还需要课外的配合,包括国外学习或工作。反观我国外语教育,似乎存在着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简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教育, 教学大纲
- 郑新民、王玉山,2014,如何在外语教育研究中科学地使用调查法——基于我国外语类CSSCI期刊文章(2008-2013年度)的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04):8-13。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调查法(survey)是包括外语教育研究在内的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调查总体的确定、样本的选取、样本的大小、抽样的策略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收集数据的质量,继而影响到整体研究数据的诠释质量。本文以2008-2013年间我国10种外语类CSSCI期刊中发表的调查类文章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阶段抽样,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调查法在外语教育研究中的使用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的调查主题、调查对象、调查手段等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同时也存在研究样本的大小达不到统计要求、抽样策略乏善可陈、样本抽取步骤不详细、不例举访谈问题、不附调查问卷或量表等问题。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有助于外语教育科研人员和一线外语教师科学、严谨地使用调查法,提高外语教育研究的意识。
关键词:外语教育, 调查研究, 抽样策略, 抽样意识
- 郑新民、王玉山,2014,如何在外语教育研究中科学地使用调查法——基于我国外语类CSSCI期刊文章(2008-2013年度)的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04):8-13。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调查法(survey)是包括外语教育研究在内的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之一,调查总体的确定、样本的选取、样本的大小、抽样的策略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收集数据的质量,继而影响到整体研究数据的诠释质量。本文以2008-2013年间我国10种外语类CSSCI期刊中发表的调查类文章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阶段抽样,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调查法在外语教育研究中的使用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的调查主题、调查对象、调查手段等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同时也存在研究样本的大小达不到统计要求、抽样策略乏善可陈、样本抽取步骤不详细、不例举访谈问题、不附调查问卷或量表等问题。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有助于外语教育科研人员...
关键词:外语教育,, 调查研究,, 抽样策略,, 抽样意识
- 胡文仲,2014,试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46(01):111-117。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新中国外语教学自1949年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80年代中期,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第二阶段从1980年代中期到2010年左右,着眼于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第三阶段从2010年到今后若干年,是以培养多元化多层次外语人才为目标的新时期。外语界学者普遍认为应该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既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同时培养具有人文素养、高水平语言能力及创新精神的高端外语人才。为此需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方面做相应改革。
关键词:外语教育, 教学改革, 英语专业教育
- 胡文仲,2013,我国外语教育的瑰宝——评介《用精神行走的人:记老一代北外外语教师的教育人生》[J],《外语教学与研究》(05):776-781。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正>2011年9月,北京外国语大学70周年校庆前夕,外研社出版了这部访谈录。看了书名,人们不禁要问:用精神行走的究竟是一批什么样的人?读完全书,人们才真正理解书名,也才知道在我国外语教育领域确实有一批用信念和理想支撑的人们,他们就是"用精神行走的人",是以外语教育报国的人。
关键词:外语教育,教育人生,外语教师,老教师,年轻教师,青年教师,访谈,毕业生,行走,精神
- 王银泉,2013,从国家战略高度审视我国外语教育的若干问题[J],《中国外语》,10(2):13-24。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育(本文主要指英语教育,包括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事业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究其原因,第一,我国的外语教育战略不但缺少科学规划,而且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至于未能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种外语人才的需要;第二,我国外语教育战略决策长期以来忽视了外语学习在本国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外文化传播与交流长期以来呈现明显的不平等,最终影响的是我国的国际软实力竞争力。有鉴于此,我国的外语教育战略必须进行重新定位,外语教学必须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科学规划外语教育使之既实现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人才的实际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又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对于我国政治、经济和国家安全乃至中华民族的强盛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外语教育, 外语教学, 问题, 改革, 教育政策, 国家战略, 软实力
- 束定芳,2013,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布局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3):426-435。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我国的外语教育从总体上看,缺乏战略层面的整体思考和规划,外语语种、教育层次、区域分布、外语人才数量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国家发展需求、不符合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情况。本文认为,应该将外语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经济和军事等的资源,从长远和现实两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作者指出,应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根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国家安全、军事、外交等方面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在不同区域,规划与布局不同的外语语种和人才培养层次;培养传播中国文化、研究世界文化的高端人才,同时,提高整体外语教学水平,培养全民的外语素养与国际公民意识。
关键词:中国, 外语教育, 规划与布局, 现实与长远考虑
- 惟山,2011,Books Received[J],《外国文学研究》,33(4):91-91。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正>~~
关键词: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华中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外语教育,北京,东方文学,武汉,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