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冬梅、邓云华石毓智,2018,从汉英偏正结构看构式的设计原理[J],《外国语》,41(1):43-48。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构式语法属于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然而这个新兴理论体系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其中之一就是不同构式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本文以汉语和英语由形容词与名词构成的偏正结构为例,说明同一功能范畴内的两个构式之间存在着功能分工,具有有标记和无标记的不平等语法地位。由此出发,不仅可以揭示不同构式的设计原理,而且还能深入理解语法的运作机制。
关键词:构式语法; 有标记; 无标记; 偏正结构; 功能范畴;
- 姜灿中、匡芳涛,2019,构式使用的社会认知动因[J],《现代外语》,42(3):328-338。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构式语法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构式性、构式的表征、习得和演化问题,对构式的使用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往的构式使用研究大多从语用角度出发,探讨语境因素或焦点选择、百科知识等非语境因素对构式使用的影响,而未深入分析造成特定使用现象背后的动因。本文通过对构式变化和构式偏见两类使用现象的动因的分析,认为构式使用受社会认知因素的驱动。具体而言,社会范畴化引起内群体-外群体偏见,促使特定构式的使用频率甚至构式的形式/意义发生变化;态度通过影响社会范畴化诱发内群体-外群体偏见,尤其是评价性内群体偏见,导致特定社会认知主体对特定构式的选择偏好,造成构式偏见。社会认知与构式语法的结合为构式使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构式语法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构式; 构式语法; 社会认知; 社会范畴化; 态度;
- 胡图南、吴义诚,2019,趋向构式中的体压制[J],《现代外语》,42(2):147-159。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基于空间属性,运动事件可分为位移和静止两种状态。但从时间属性来看,两种不同状态的运动事件在进行语言编码时并非泾渭分明,如趋向动词和时量短语进行搭配,整个结构就会出现"转动为静"现象,而且这种"错配"在人类语言里具有相当的普适性。本文从构式语法的角度,重点探讨汉语"来/去"和时量短语的搭配,提出:1)相关表达式的形成是构式压制的结果;2)"体"、"现实?非现实"等因素对"来/去"词汇体的压制起重要作用;3)参照时间对不同结构的语义解读会产生影响。
关键词:趋向动词; 时量短语; 构式语法; 体压制;
- 房印杰,2018,搭配构式分析——应用与发展[J],《现代外语》,41(3):425-435。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作为一种客观测定语言结构间吸引/排斥程度的方法,搭配构式分析自提出以来,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挖掘该方法的理论/方法论基础,梳理三种共现词分析及其使用范畴,阐述搭配构式分析的新发展:在研究范畴上,该方法开始向二语习得、历时语言学、篇章分析、对比语言学等层面拓展;在研究方法上,其开始转向基于义项;在统计算法上,它体现出更大的开放性。同时,本文阐述了搭配构式分析的分歧与适用性,澄清了相关研究对该方法的误读,对该方法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做出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搭配构式; 共现词分析; 构式语法; 相关性分析;
- 张志秀、文旭,2016,语言组合性的认知阐释[J],《外国语》(4):31-38。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本文在分析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对组合性的诠释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表达存在三大意义寓域的观点,认为语言是通过意义依存性把意义组合进概念层、构式层或框架层的。组合性不是语言的属性,语言是意义依存性形成的。本研究有助于解决一直备受争议的组合性问题,为语言表达的组合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认知语法; 组合性; 构式语法; 意义寓域; 意义依存性;
- 邓亮、姜灿中,2016,“V破”动结式的层级特征及构式属性[J],《外国语文》(5):71-76。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V破"动结式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动结式,但其研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有成果主要散见于图式性动结式的研究之中,注重探讨"破"的句法地位、语义指向以及"V破"的论元结构和配价问题,缺乏对其作为构式的形式和语义特征的考察。本文结合构式语法有关理论,分析"V破"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特征,据此建立其构式层级图,以管窥现代汉语动结式的构式属性及其构式层级关系。 更多
关键词:动结式; “V破”动结式; 构式语法; 构式属性; 构式层级;
- 杨滢滢、冯辉,2015,多维视角下的形式-意义联结与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85(6):63-68。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形式-意义联结理论为理解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旨在通过引入构式语法和联想式学习理论,综合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相关理论,多视角地阐释形式-意义联结的建立过程和决定因素的同时,指出外语教学环境下形式教学在形式-意义联结建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形式- 意义联结; 构式语法; 联想式学习; 形式教学
- 严敏芬、李健雪,2016,《英语中的构式演变:语素变体、构词和句法的发展》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48(1):155-158。
[ 详情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关键词:语素变体;语言演变;构式语法;能产性;逻辑回归;语义类型;共时;观察语言;主观化;概括总结;
- 陈满华,2016,《构式化与构式变化》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48(1):151-154。
[ 详情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关键词:语法化研究;内容介绍;语法学界;构式语法;词汇化;古英语;能产性;类词缀;语义化;话语功能;
- 吕文茜,2015,基于组配—构式分析法的“把”字句典型构式义研究[J],《外语研究》(5):22-25。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组配—构式分析法以Goldberg的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由于该分析法基于语料,因此可以视为从方法论上对构式语法的补充。本文通过组配—构式分析法首先获得与"把"字句相互关联的有效动词,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关研究。研究表明汉语动词呈现了一定的语义聚类特点,这些语义聚类是"把"字句的典型构式义。研究还表明"把"字句构式义与其构成成分相互作用,产生合格意义的句子。
关键词:组配—构式分析法,词项构式搭配强度分析,“把”字句,构式语法,构式义
- 侯国金,2015,词汇学和构式语法的语用性及其三个学科过渡[J],《外语研究》(5):17-21。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本研究基于词汇的构式性、构式的词汇性、词汇和构式的认知性、修辞性、社会性——即认知语用性、修辞语用性、社会语用性,论述了词汇学向词汇语用学的过渡,构式语法向构式语用学的过渡,以及词汇语用学和构式语法向词汇—构式语用学的过渡的现实性。作者认为,从语言全息论和词汇及构式的语用性考察,词汇和构式可以联通地进行语用研究,既可以维持词汇学和构式语法的既有理论和相对纯洁性,又能缩小语言学阵营内部分支学科之间的差异,使词汇学和构式语法研究互为助益,促进相关研究和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词汇学,构式语法,语用性,过渡,词汇—构式语用学
- 张松松,2016,认知视域下的语言共性刍议[J],《外语研究》(1):24-26。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生成语法主要关注语言共性,构式语法主要关注语言个性。本文尝试在广义的认知范畴内对语言共性问题进行再思考,对比生成语法和构式语法在语言共性研究方面的异同,指出认知共性可以弥补形式共性的不足,并在认知视域下重新界定底层原语。
关键词:语言共性,构式语法,形式共性,认知共性
- 陈佳,2015,基于语料库的“COME/GO+形容词”构式搭配关联强度与构式范畴化关系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38(3):23-30。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本文基于杨百翰大学英语国家语料库(BYU-BNC),采取构式搭配分析法对COME/GO+ADJ结构中形容词与构式之间构式搭配关联强度进行了分析。笔者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共现形容词的语义聚类,探究构式核心义,并进一步讨论此构式地位以及构式范畴化关系。研究表明COME/GO+ADJ结构核心语义是一种结果义。COME/GO+ADJ结构本质上是一类子构式,通过隐喻联接和子部类联接与基本非及物动结构式和非及物运动构式发生承继范畴化关系。 更多
关键词:来/去+形容词; 构式语法; BNC语料库; 构式搭配分析法; 范畴化; 承继联接;
- 侯国金,2015,构式语法的内外互补[J],《外语教学》,36(02):8-12。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本文提出了构式语法的"互补语用观"。构式语法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其前途在于内外互补。作者采用对比例证的方法,阐述了构式语法阵营内的四派及其各观是互补关系,而且构式语法和各语言学分支学科(不论是功能派还是形式派)也是互补关系。阐述中强调了构式语法和语用学的互补性,且突出了构式和构式语法的语用性。
关键词:互补语用观, 构式语法, 功能派, 形式派, 语用性
- 李健雪、王焱,2015,《构式化与构式演变》评介[J],《现代外语》,38(02):287-290。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正>1.引言E.C.Traugott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英语和语言学荣誉教授,是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法化理论的创始人之一。长期以来,Traugott一直在历史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词汇化、社会-历史语言学及语言和文学的研究方面勤耕不辍,成果卓著。近年来,Traugott的研究兴趣开始转向构式语法,并试图以构式为单位,剖析语言演变的本质和规律。2013年,Traugott与著名的构式语法学者G.Trousdale博士合作,发表
关键词:构式语法, 语言演变, 词汇化, 美国斯坦福大学, 语用学, 句法学, 荣誉教授, 能产性, 理论架构, 合成性,
- 程琪龙、程倩雯,2015,动词和构式之间的关系——词汇构式语法[J],《外国语》,38(03):2-11。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词汇构式语法的主要关注点是动词和变式之间的关系。词汇构式语法更关注经验知识的作用,倡导运用动词多义的方法来弥补论元结构构式语法表述的缺陷。虽然词汇构式语法的表述相对精确,但它的表述机制显得比较复杂。本文通过和投射模式以及和论元结构构式语法的比较,阐述词汇构式语法在处理动词类组和变式之间关系的理论机制,评价它的理论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词汇构式语法, 构式语法, 语义框架, 认知语言学
- 吴庸、黄健平,2015,“有”字存在构式的隐性比较义及认知理据研究[J],《外语研究》(2):31-36。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汉语"有"字存在构式是一种典型的语法构式,学界对此做了大量研究,但很少有从比较认知的角度对其进行的探讨。本文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观为切入点,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有"字存在构式进行研究,认为"有"字存在构式具有隐性比较义,是比较认知的产物,它体现了"图形—背景"差异。"有"字存在构式的隐性比较义为其构式网络提供了充分的认知理据。
关键词:比较认知; 隐性比较; 构式语法; “有”字存在构式;
- 陈佳,2015,基于语料库的“COME/GO+形容词”构式搭配关联强度与构式范畴化关系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38(3):23-30。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
本文基于杨百翰大学英语国家语料库(BYU-BNC),采取构式搭配分析法对COME/GO+ADJ结构中形容词与构式之间构式搭配关联强度进行了分析。笔者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共现形容词的语义聚类,探究构式核心义,并进一步讨论此构式地位以及构式范畴化关系。研究表明COME/GO+ADJ结构核心语义是一种结果义。COME/GO+ADJ结构本质上是一类子构式,通过隐喻联接和子部类联接与基本非及物动结构式和非及物运动构式发生承继范畴化关系。
关键词:来/去+形容词; 构式语法; BNC语料库; 构式搭配分析法; 范畴化; 承继联接;
- 张国华,2014,与until有关的两个句法构式研究[J],《外语教学》,35(06):20-26。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until表达某动作或状态持续并在某参照时间点终结,一般蕴含着反向状态在该时间点开始。它关联"Vd+until t"和"not Vp+until t"I、II型两个构式。前者是原型,接纳持续义动词,后者接纳瞬时义动词,表达某离散动作或状态在某时间点开始,蕴含着"太迟"的事实化含义。一系列句法检测阐释了上述构式的主要形式和语义特点,表明它们拥有相同的运作机制,"not V"是以非典型形式表达肯定意义和持续状态。作为特殊体算子和命题算子的否定在该构式中具有时间值排他性功能和时间点确定功能,II型构式体现了一种基于特定预设和观察与表达事件的视角和规约化形式。
关键词:until, not...until, 构式语法
- 程琪龙、程倩雯,2014,动词和构式之间的关系——动词语义焦点[J],《外语教学》,36(03):1-6。
[ 详情
摘要
关键词
收藏
取消收藏
]
摘要:在处理结构和动词之间的关系中,构式进路有优于词汇进路的地方。但构式语法的动词语义及其与构式整合关系的描述有其不足之处。动词语义至少在两个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构式多义性取决于动词;小句成立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动词和结构语义一致性。构式进路和词汇进路一样,对动词类组准入构式(或结构)的动因还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笔者则通过发掘共享语义参数来合理解释其动因。
关键词:构式语法, 词汇语义学, 动词语义, 认知功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