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服务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4-01-12 13:59浏览数:237评论数:0 收藏

“语言服务是以跨语言能力为核心,以信息转化、知识转移、文化传播、语言培训为目标,为高新科技、国际经贸、涉外法律、国际传播、政府事务、外语培训等领域提供语言翻译、技术研发、工具应用、资产管理、营销贸易、投资并购、研究咨询、培训与考试等专业化服务的现代服务业”(王立非 2021:4)。随着“国际语言服务”获批二级学科,关于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这一话题的讨论日益增多。本期热点聚焦集中探讨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相关研究。王立非教授和栗洁歆老师探讨了设立国际语言服务本科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国际语言服务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思路;刘和平教授和韩林涛老师根据市场需求,探索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路径和体系;崔启亮副教授和黄萌萌老师以行业需求为依据,设计了高校语言服务核心课程。希望本期“热点聚焦”可以为新文科背景下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王立非, 栗洁歆   专家简介

本文探讨设立国际语言服务本科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国际语言服务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构想和设计思路,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改革提供启示和参考。

 

我国的语言服务从产生到发展繁荣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诞生阶段(1990—2000年)、发展阶段(2000—2010年)、壮大阶段(2010—2020年)和成熟阶段(2021年至今)。国际语言服务专业设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包括:符合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和新科技革命发展趋势,符合高质量对外开放新格局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双一流”学科与新文科建设的需要,设立国际语言服务本科专业已具备前期基础。

 

国际语言服务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在北京XX大学本地化方向6年培养实践总结、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上设计。

 

培养目标:

培养外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中外人文素养,具备翻译、语言技术、服务贸易、术语管理、技术传播等相关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同时具备世界经济、国际组织、区域国别文化等学科基础知识,了解语言技术、本地化、术语标准化、语言管理和语言服务贸易、技术传播等领域,具备创新思维、信息调研、项目管理、资源整合、跨文化沟通、市场营销等综合能力,能从事国际语言服务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即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

1)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创新与创业精神;

2)掌握语言学、外国文学、欧美文化等专业核心知识,以及经济学、管理学、语言技术、服务贸易、国际组织、区域与国别等相关专业知识;

3)熟练掌握英语技能和翻译技能,具备良好的跨文化能力、较强的演讲与谈判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能够进行得体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4)较熟练掌握第二外语,达到学校相关标准和要求;

5)具备参与国际组织选拔和竞争或“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工作技能;

6)掌握必要的语言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了解和运用工具和软件,熟悉常见数据分析平台和环境,掌握平台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

7)鼓励获得语言能力和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如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证书,CATTI口笔译证书,跨境电商技能证书,全国Python二级证书、PAT证书等;

8)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

 

学分要求:

1)准予毕业课程学分:156学分,其中公共课程46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34学分,公共选修课12学分),第二外语必修课程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8学分,专业选修课程22学分;

2)课程总学时:2544学时;

3)教学总周数:127周;

4)实践教学:24学分;

5)毕业论文(设计):7周,4学分,安排在第七学期末至第八学期五月底。

 

专业核心课程:

1)专业必修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听说、英语写作、英汉笔译、英语读写、跨文化沟通、语言服务入门、本地化实务、术语管理、区域与国别通论、国际贸易概论。

2)专业选修课程:语言技术概论、语言战略导论、国际组织概况、经济学导论、服务营销学、英汉口译、西方文明史、翻译公司管理、跨国语言管理、语言服务标准化、语言大数据分析技术、语言服务伦理、语言行业研究、机器翻译概览、数字人文概论、模拟国际谈判、翻译经济学、技术写作与传播、国际公法、国际贸易概论、国际关系通论、国际组织文献翻译、国际礼仪文化、模拟联合国实训。

 

主要实践环节:

专业及毕业实习(4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军事训练(1学分)。

 

毕业要求:

凡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

1)遵守学校纪律,德智体美各方面表现合格;

2)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绩,获得符合毕业要求的课程总学分;

3)完成毕业论文,参加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经所在院系教学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审核鉴定后,准予毕业。

 

学位授予:

参考《XX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学校对准予毕业的学生颁发国际语言服务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教学计划:

如需参考全部课程设置数据,请见本刊附件:http://www.celea.org.cn/class/25

 

内容选摘自《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3年第2期,因篇幅所限,内容有所删减。

顶票:0; 踩票:0    

刘和平, 韩林涛   专家简介

1. 新文科背景下的学科与技术融合

以语言类课程、翻译类课程为代表的外语类课程是外语专业新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主阵地,面向语言服务的诸多特色课程有先天的信息技术融合基因。信息化时代的语言服务教育创新依托丰富的优质数字化语言服务教育资源,而新技术与语言服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

 

2. 学科/专业融合

实现学科/专业融合的路径是多样化的,既可采取体系化专业知识进教材(编写符合外语/翻译专业学生特点的前沿核心知识教材,而不是原封不动地使用相关专业教材)、领域专家进课堂(讲解市场变化和需求)、专业项目进实习(项目式实践)的“三进”模式,也可以根据领域特点用外语讲述专业课程(如某校国际商务专业所有课程均用英语授课),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培养真正的跨学科/专业能力。换一种方式讲,语言类学生的双语基本功扎实,有跨语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对相关专业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待进入职场后再根据需要提升语言/翻译能力和专业水平。

 

3. 学科/专业与技术融合

要实现专业与技术融合,一方面要推动“语言+信息技术”的课程体系改革,除了开设文科类的语言类课程,如语言基础、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等,还要根据语言服务行业的特点,开设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原理和应用的理科类课程,如自然语言处理基本原理、翻译技术原理与运用、机器翻译原理与运用等,从而确保学生在语言服务大背景下能够实现专业交叉学习,积极赋能外语/翻译专业更多的技术时代特征;另一方面要推动“信息技术+语言服务”的专业信息素养能力培养,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思维,在领会信息技术原理和应用特点以及语言服务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发挥语言优势,形成跨学科/专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应该说,跨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现代技术和工具应用能力将成为语言服务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语言服务人才培养过程也依赖现代化信息技术。具体到语言教育与技术融合的实施方式,一方面是将教育技术软硬件与语言教学的全过程相结合,如智能会议终端、智能语音室、智能录播平台等,借以优化和丰富教师的教学活动,辅助其完成教学设计;另一方面是将语言智能技术真正应用于语言训练环节,如自适应学习内容推荐、听说读写作业自动批改、学习行为大数据分析等。

 

4. 以政产学研一体化融合驱动语言服务课程体系的升级

刘和平(2014)提出,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应建立政产学研合作平台,该平台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培养目标共同开发培养计划,政府部门则扮演协调人和行业监督角色。实际上,政产学研一体化驱动的语言服务课程体系有很多升级路径,可借鉴的校企合作创新举措也不少,如项目进课堂(基地),即将企业已经完成的真实项目移入课堂,让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职场化”;在企业进课堂前先安排能力适配的学生进驻企业实习,为完成预期的课堂活动作铺垫;基于具体案例和场景邀请企业和实习生联合开办讲座、沙龙等,将真实的语言服务场景嵌入课堂,以分享成长经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实习学生的能力进行全方位评判和界定,以此反推并形成语言服务课程框架,进而修订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并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形成客观评价。

 

当然,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项目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度引入部分项目(情景教学),并按照语言服务公司的操作模式完成项目的启动、分工、项目推进和管理、项目结项、售后服务和评价(主题和分层教学),并制定合理的报酬分配原则,指导学生从一件事做起,从岗位做起,在项目实施中学会翻译和管理,了解对外传播等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实践进行理性反思和总结,形成实习实践报告或研究成果(内省与评估)。教师还可以跟踪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完成认知、心理、能力等相关研究课题,充分发挥基地作用,实现产学和科研的有机融合。

 

5. 翻译人才培养实践对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若干启示

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在十年的人才培养中对“跨学科课程体系化”“教学过程信息化”和“政产学研一体化”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获得的经验也为申请国际语言服务专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首先,作为国内首个在翻译专业本科阶段将翻译与技术深度融合的高校,北京语言大学目前已经形成了涵盖多门特色课程的信息技术驱动的本硕一体化跨学科语言服务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其次,借助翻译教育技术的融合推动翻译教学信息化不断升级。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于2015年创建了一个教、学、研、产为一体的平台“高翻学堂”,该平台汇聚了“翻译理论与实务”“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项目管理”“口译方法论”“笔译方法论”等15门在线学分课程和50余门公开培训课程及内部培训课程,并以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逐渐与多所院校的翻译专业共享优质特色课程。

 

“高翻学堂”作为通识型翻译教/学+实习实训平台,主要针对口笔译专业通识课程。结合职业口笔译教学发展的规律和口笔译能力习得规律,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师生还自主研发了笔译教学平台LingualJob,其目标是带动懂技术、懂翻译的学生基于翻译教学环节的基本需求定制化开发应用型工具,为师生与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最后,用政产学研一体化推动语言服务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北京语言大学的语言服务实践课程体系肇始于2011年高级翻译学院创立之时,十几年的应用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形成了包含6项创新措施的18字改革模式,具体表述为:建基地,共培养;进课堂,近接触;共承担,提质量。

 

内容选摘自《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4期,因篇幅所限,内容有所删减。

顶票:0; 踩票:0    

崔启亮, 黄萌萌   专家简介

1. 研究问题

语言服务的跨学科属性决定了语言服务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多样性,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需要开设多类多门核心课程。如何有效地进行语言服务核心课程设计是本研究的焦点问题。这个焦点问题可以分解为五个具体问题:1)语言服务行业有哪些业务需求?2)语言服务企业对专业人员有哪些能力需求?3)语言服务学生学习有哪些需求?4)语言服务教师教学有哪些需求?5)根据这些需求,如何设置语言服务核心课程?

 

2. 研究方法

语言服务学科的应用性特征决定了在设置课程时,需要对语言服务行业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本文第一作者参与了中国翻译协会2021年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调查内容评审和部分数据分析,独立发起了两次语言服务问卷调查。三次调查结果为全面了解语言服务行业的人才需求提供了第一手数据,并作为本文研究分析的主要信息。

 

3. 结果与讨论

由于语言服务具有跨学科、多元化和应用型特征,因此,语言服务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特征,可以分为行业与业务需求、能力需求、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师教学需求等方面。其中,语言服务行业需求具有垂直性和多元化特征,以及细分性和多类型特征。语言服务专业能力需求可以表述为: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是专业基础能力,还包括语言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营销能力、技术传播能力。语言服务学科的学生学习需求可以表述为:多开设实践应用课程和垂直行业课程,提高专业领域知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扩大专业化和实践型教师数量,对接社会和行业需求,突出专业特色是教师的教学需求。

 

4. 课程设计

高校语言服务核心课程设计基于行业与业务需求、专业能力需求、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师教学需求,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发展和应用为准绳,并借鉴国外相关领域经验。课程设计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三个方面。

 

4.1 课程设计理念

通过分析语言服务行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语言服务核心课程设计需要坚持四个理念:1)以服务国家发展和行业需求为导向;2)以语言能力为核心,提升“语言+行业”复合专业能力;3)创新“语言服务管理+营销”职业能力;4)提高“语言技术+国际传播”能力。

 

4.2 课程目标

语言服务课程目标可以阐述为:立足国家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能力、良好的翻译能力以及营销和管理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胜任政府外事部门、国际组织、高校、企事业单位的语言服务实践、教学和研究等工作的多层次、应用型、专业化人才。

 

4.3 课程类型

语言服务核心课程分为翻译与本地化类、内容设计与传播类、语言信息技术类、项目运营管理类和市场营销类。

 

4.4 课程内容

翻译与本地化类、内容设计与传播类、语言信息技术类、项目运营管理类和市场营销类课程培养不同的语言服务能力,都具有语言服务职业化和专业化特色(赵田园等 2021)。每种类型的语言服务核心课程包括多门具体的课程,这些课程内容来自语言服务行业需求分析,适用于英语、日语、德语、俄语等多语种方向的学生学习,具体类型与名称如表2所示。

由于语言服务课程众多,此处以“语言服务管理”课程内容为例,分析这门课程的章节名称和主要内容。

从表3可以看出,“语言服务管理”课程以项目管理为理论框架,以本地化项目管理为基础,重点是全球化产品和语言服务运营管理、语言服务企业管理、语言服务行业管理。“语言服务管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懂翻译和本地化项目管理,具备全球化产品和语言服务运营管理能力,以及语言服务企业基本管理能力,了解语言服务行业管理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内容选摘自《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2年第4期,因篇幅所限,内容有所删减。

顶票:0; 踩票:0    

发表您的观点 共有0人发表了0条评论及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