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指导 >  论文写作

欢迎参加第61期“我来读文献”活动

本期活动关注学科领域:文学研究

生态女性主义作为当前批评界的热词之一,在得到追捧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其重要原因在于,这个伞状术语包容了太多层面的内容,既有相当不同的概念分支,又有差异很大的实践方式,而在其发生理论旅行时,又被置入了中西跨文化对话过程中。《生态女性主义》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推出的。解读这本书,首先便要厘清在他书写范围内对生态女性主义的界定,否则很难避免圆凿方枘式的误读。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并非一个“顾名思义”的概念,即其研究与实践不仅仅关注环境与女性的关系。关于生态女性主义广阔的拓展性,格里塔•加德的一个定义给出了涵义深远的描述:“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女性主义伦理,致力于研究相互关联的概念结构,这些结构认可了对一系列人群的压迫:女性、有色人种、动物、GLBT人群以及自然界。”这意味着一切具有二元性的压迫结构,都在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之中,而对于那些“相互关联的概念结构”的揭露、梳理与批判,构成了生态女性主义的交叠特色。以下我们具体从“交叠”与“同构”入手来进行阐述。

当金伯勒•克伦肖于1989年提出交叠性(intersectionality)理论时,她主要立足法学与社会学,研究交叉的社会身份及与之相关的压迫、统治或歧视制度。构成总体的身份的部分可以是性别、种族、阶级、族群、性取向、宗教、年龄、精神或身体残疾等等。与之相应的是,权力对于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不公正对待,也基于一个多维度的基础,并且这些压迫维度相互关联,构建出一套具有交叠性的压迫系统。

交叠性有助于理解为何讨论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时,不应强调本质主义的“先天性”,因为身份的交叠性,几乎是一种普适的存在,我们可以列出男性与自然,黑人与自然等不同维度的交叠,只是在很多群体之中,这种交叠被遗忘或忽视了。交叠性理论使用“统治的母体”(matrix of domination)一语来提醒人们,一个受到压迫的人总是身陷统治之网,而并非是一种点对点的单性结构。无独有偶,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作出卓越贡献的沃伦则重点强调了相互交叠的各种屈从群体之间的普遍联系,并提炼出话语主导阶层利用所谓的意识问题来进行道德评判和推理,沃伦称之为“统治的逻辑”(logic of domination),强调各类统治的同构。

可以说,交叠与同构合力打通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视野,也使得女性主义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博大与开放。一言以蔽之,交叠性是理解生态女性主义的关键途径。

 

点评文献:
韦清琦、李家銮,2019,《《生态女性主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下载思考题]
获取渠道:

亚马逊、当当、京东等图书网站。

本期活动主持人:
点评问题:
1. 为什么说“女性比男性更接近自然”的论调不可取?(第一、二章)
点评数:0
2. 女性与自然的“同构性”体现在何处?(第一、二章)
点评数:0
3. 可否简单地认为父权制/男权制等同于男性压迫女性,对男性必然有利的一种制度?(第一、二章)
点评数:0
4. 如何理解生态女性主义对于本质主义的批判?(第三章)
点评数:0
5. 如何理解素食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关系?(第三章)
点评数:0

快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