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指导 >  论文写作

欢迎参加第80期“我来读文献”活动

本期活动关注话题:改写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四百多年来,经过无数读者的创造性阅读,莎士比亚早已不再仅仅只是那个写出《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等经典的英国剧作家,而是成了英语文学的传统和祖脉。这个祖脉不断衍生出带有莎士比亚印记却不再属于莎士比亚的作品。

 

英国王政复辟时期,相当一批剧作家开始以极高的热情和极端的形式改写莎剧,形成了莎剧改写的第一次高峰。其中,最著名的一例是1681年内厄姆•泰特(Nahum Tate)对莎剧《李尔王》的喜剧性改写《李尔王传》(The History of King Lear)。泰特版以李尔复位、情人(考狄利亚和爱德伽)团圆为结局,在英国戏剧舞台上演了一百五十多年之久。

 

这股改写的潜流一直延续到了二十世纪,并在六十年代后喷发。在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理论思潮的影响下,大量戏剧家和小说家以莎剧为起源文本创作了一部部当代经典,如欧仁•尤涅斯库(Eugène Ionesco)的《国王死去》(Exit the King)、汤姆•斯托帕德(Tom Stoppard)的《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已死》(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伊莱恩•范斯坦(Elaine Feinstein)和英国“女性戏剧组”(The Women's Theatre Group)集体创作的《李尔的女儿们》(Lear’s Daughters),等等。

 

到了二十一世纪,特别要提到的是“霍加斯莎士比亚项目”(The Hogarth Shakespeare Project)。该项目是英国霍加斯出版社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而发起的一个莎剧经典改写计划。霍加斯出版社挑选了八位在英语文学领域内享有世界级声誉的作家,资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当代视角和写作策略,来创作当代莎剧改写的新经典。

 

那么,这些作家的改写创作有何异同?背后有着怎样的动机?具有怎样的意义?当代改写和传统改写的性质是否一样?为什么二十世纪后半叶会出现以莎剧改写为代表的改写创作高峰?这与当时出现的后现代思潮又有着怎样的具体联系?第80期“我来读文献”活动选读书目《改写》关注改写现象和理论,带你认识不一样经典,走进具有无限可能的改写世界!

 

本期领读专家为北京工业大学吴晓梅副教授同时特邀本书作者北京科技大学陈红薇教授参加线上互动答疑。欢迎大家参与本期读文献活动!

点评文献:
陈红薇,2021,《改写》[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期活动主持人:
吴晓梅
北京工业大学
英美现代诗歌

向她提问

点评问题:
1. 如何区分改写和改编两个概念?
点评数:0
2. 简析后现代主义代表性人物利奥塔、哈桑、福柯如何对统一性进行开战。
点评数:0
3. 简述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与改写理论的关系。
点评数:0
4. 简述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如何构建后现代改写话语。
点评数:0
5. 简析叙事学家热奈特提出的“跨文性”(transtextuality)理论对后现代改写理论构建所起的作用。
点评数:0
6. 如何理解互文性是后现代改写理论的精神内核?
点评数:0
7. 简析巴特在《作者之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中阐释的阅读理论。
点评数:0
8. 布鲁姆的“影响即误读”的理论观点集中体现在《影响的焦虑》(The Anxiety of Influence)和《误读图示》(A Map of Misreading)两本书中。简析布鲁姆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布鲁姆的观点对改写理论的意义。
点评数:0
9. 简述早期改写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局限性。
点评数:0
10. 菲什林和福捷在《莎士比亚改写作品:十七世纪以来的戏剧选集》中首次明确以改写戏剧为研究对象来聚焦改写这一文化现象,系统地阐述了改写理论研究的必要性。他们对改写研究最大贡献是他们对改写研究视角的拓展。他们在书中提出当代改写最终有别于传统改写,呈现出“再写”的特征。如何理解“再写”是当代改写的主要特征?
点评数:0
11. 布赖恩特在《流动性文本:文本与影视的修正与编辑理论》一书中提出了“流动性文本”和“修正性改写”的理论。如何理解“流动性文本”和“修正性改写”两个概念?
点评数:0
12. 哈钦在专著《一种改写理论》中对改写作出了鲜明的界定,提出了成熟的理论体系。简述哈钦的改写理论。
点评数:0

快速提问